网站首页  历史回顾  美术作品展  设计作品展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历史回顾>>正文
历史回顾
历史时刻——时代光辉 延安鲁艺
2022-05-19 14:12  

 

鲁艺,我们的母校,我们艺术的渊源,她迎着民族解放的曙光而诞生,以艺术为武器在半个多世纪中,为民族的解放而战斗。现在又将看到民族复兴的高潮到来,作为鲁艺学子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回顾一下历史,将一些珍贵的记忆留下来,将鲁艺的火种流传下去,传给下一代。

鲁迅先生说得好:“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只要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运动还在进行,这火种是不会灭绝的,新的世纪,祖国、民族、人民还需要她。

——摘自

《鲁艺——我们的艺术渊源》庆余

 

 

 

 

 

延安

 

 

图片      

延安宝塔山 李志刚摄

 

 

 

遥远的回声

 

 

粉红色的请柬

1942年4月,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党支部书记和木刻教师的胡一川收到了一张精致的、由延安特产的粉红色土纸油印而成的请柬,64开大小,竖排,是从昆仑收发室发来的。1942年4月29日,胡一川在日记中记载:“毛主席和凯丰发了一张通知来,说在五月二日在杨家岭办公所召开座谈会,交换关于文艺运动各方面的意见。”

当时,延安正处在国民党对其经济大肆封锁的紧张时期,延安的纸张异常紧缺,这个时候能得到一张这么精致的请柬,可以称得上是一张奢华的请柬了。

关于这份请柬,有三个细节:首先,“请柬”,而不是“通知”。刘白羽、何其芳、钟敬之等与会者后来回忆接到请柬时候的感受:特别新鲜,也格外的兴奋。以往参加会议,接到的都是“通知”,唯有这次是粉红色的土油纸请柬。这份兴奋与新鲜来自毛泽东同志亲自邀请,是荣耀,更是幸福。其次,“请柬”中提到“交换意见”,显示出党中央对当时身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的尊重和平等之意,字里行间拉近了领袖和文艺工作者们的距离,倍感亲切的同时对领袖的敬仰油然而生。最后,这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与他人联名发起召开党的重要会议,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图片    

1942年4月27日毛泽东、凯丰邀请胡一川出席文艺座谈会的请柬(胡一川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请柬录

 

鲁艺

胡一川 同志启

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订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此致

胡一川同志

毛泽东

凯 丰

四月二十七日

 

 

 

 

 

定格的记忆

 

全面抗战爆发后,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吸引了大批的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艺工作者或文艺青年。他们到达延安后,为延安的新气象所吸引,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反映火热革命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丰富了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很好地发挥了文艺在抗战中的作用。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随着困难时期的到来,活跃发展中的延安文艺界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和争论。

延安文艺的发展,始终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导。毛泽东同志结交了许多文艺界的朋友,与文艺家们有较密切的联系,他通过与文艺组织、文艺家的通信、座谈;通过对文艺作品的点评、指导;通过文艺界多种会议和活动,发表重要的指示和见解,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那时,凡是来延安的文艺家,很快接受到了他的会见,如:萧三、茅盾、丁玲、何其芳、萧军、艾青等都受到过他的欢迎礼遇。文艺家们在生活、创作、学习中遇到问题,大都乐意向毛泽东同志反映,他都给予关怀和扶助。

 

 

 

图片    
图片    

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北门外鲁艺驻地给师生作报告

 

 

 

1942年4月中旬,毛泽东同志为召开文艺座谈会,前期做了充分的文艺理论研究准备。他在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在鲁迅艺术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鲁艺专题讲的《怎样做一个艺术家》以及《给路社的信》,都是精辟的文艺理论。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分期、特点、建设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中西、古今文化遗产的原则问题,更富有创见性和深刻性。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制定了党领导文艺界的纲领性文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延安文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政策作为指导,鲁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942年5月2日下午一点半,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一间不足120平方米的房间里,召开了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中宣部副部长凯丰主持,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讲话。他简明扼要地讲了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和革命文艺的重要作用,提出为了实现这种作用应该解决的五个问题,并希望大家在这些问题及其他有关的问题上发表意见。

 

1942年5月16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全天集中讨论,这一天也是整个会议争论最激烈的一天。毛泽东、朱德等党中央领导到会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并没有发表正式讲话。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由于毛泽东同志要作结论的消息传出,前来聆听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不得不转移到室外的篮球场进行。朱德同志首先作发言,毛泽东同志为大会作“结论”讲话,讲话持续到深夜。座谈会中间休息时,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和与会者在室外合影,摄影师吴印咸为座谈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场景。

那一天,毛泽东同志精神矍铄,脸上泛着兴奋的光泽,他用那绵柔细长的湖南腔抑扬顿挫地开始了他的讲话:“同志们,座谈会开了三次,开得很好。可惜座位太少了,下次多做几把椅子,请你们来坐。我对文艺是小学生,是门外汉,向同志们学习了很多…… ”

“前两次是我出题目,大家做文章,今天是考我一考,大家出题目,要我做文章,题目就叫‘结论’。”

“朱总司令讲得很好,他已经作了结论。中央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些问题我讲一点。什么是我们的中心问题呢?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我的结论就是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人的?”

毛泽东同志自问自答“为人民”。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了这个《讲话》全文。

 

 

 

 

 

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李志刚摄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一楼的会议室里召开的。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办公楼是延安唯一的一座小洋楼,也是杨家岭最著名的一座建筑。因为站在山上向下俯视,这建筑的轮廓像停在那里的一架飞机,因此人们亲切地称这座楼为“飞机楼”。

 

图片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图片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第一排左起:康生、凯丰、任弼时、王稼祥、徐特立、博古、刘白羽、罗烽、草明、田方、毛泽东、张悟真、陈波儿、朱德、丁玲、李伯钊、瞿维、力群、白朗、塞克、周文、胡绩伟;

第二排至五排左起:

李卓然、陈伯达、天蓝、江丰、李雷、艾思奇、欧阳山、姚时晓、王震之、袁文殊、王曼硕、刘岘、石泊夫、郑文、曾克、于黑丁、陈企霞、吕骥;

丁浩川、林默涵、郁文、口口、傅钟、萧向荣、何思敬、陈学昭、张庚、罗工柳、王滨、干学伟、曹葆华、欧阳山尊、胡采、石鲁、曾克、周立波、王镇武、高阳、张仃、刘雪苇、蔡若虹、胡蛮、陈叔亮、金紫光、周扬、艾青、钟敬之;

李丽莲、潘奇、唐荣枚、许珂、张水华、任虹、魏东明、宋侃夫、寄明、公木、范文澜、杜矢甲、于敏、张桂、陈荒煤、严文井、何其芳、张铁夫、阿甲、刘志仁、张季纯、张贞黼;

张望、李又然、李元庆、佟天林、向隅、华君武、萧军、郭小川、柯仲平、古元、郑景康、胡一川、马健翎、张寒晖、马达、王朝闻、杨赟、王大化、蔡天心、江帆、舒群、殷参、杜赟、贾芝等。

 

图片    

1943年,《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报影 中国书店(隆福寺店)提供

 

1943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7周年时,《解放日报》正式发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此后,《讲话》以不同的版本在国内和海外刊登出版,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943年10月19日,《讲话》在《解放日报》上全文发表之后,立刻引起轰动。各解放区掀起了空前的学习与宣传热潮,各地纷纷编辑出版单行本或汇编本,使《讲话》精神广为传播,成为文艺工作者指路的明灯。据不完全统计,从1943年10月至1953年3月,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出版的《讲话》约有85种。

随着这部著作影响的扩大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节节胜利,《讲话》引起国际社会新闻、出版、文艺、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对国际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出版的不同版本

 

 

 

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艺术工作者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为艺术家们的大脑注入了新的思维,把延安文艺工作者们的思想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图片    

延安  李志刚摄

 

 

 

 

 

鲁艺

 

 

 

 

 

图片    

延安 鲁迅艺术文学院 李志刚摄

 

 

 

延安鲁艺

 

 

 

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1940年后改称鲁迅艺术文学院。

鲁艺的创办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文艺教育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国革命文艺的新篇章。鲁艺师生在艰苦的岁月里,以艺术为武器,服务人民,服务抗战,坚持艺术创作与群众斗争生活紧密结合,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创作了一大批贴近时代、反映生活的艺术经典杰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人才从延安鲁艺走向全国,成为一代著名的艺术家、文艺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成为新中国艺术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对中国当代主流艺术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影响。

鲁艺在专业设置上先有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系,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大家怀着饱满的革命热情,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克服困难,开展工作。

宣传和教育是延安鲁艺的使命,延安鲁艺的任务即: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培养抗战的文艺干部。宣传教育同样是鲁艺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的特色。延安鲁艺在8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用文艺传播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开办了5届文学系,6届戏剧、音乐、美术系及其他班、科等,培养出一千多名符合抗战需要的各层次文学艺术工作骨干,出色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与陕甘宁边区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在木刻版画、新年画、鲁艺秧歌方面产生了一大批旷世经典。建国后,很多鲁艺师生成为了文艺界管理者和中坚力量,在实践中逐渐成为实现中国共产党艺术政策的堡垒与核心,形成的延安美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的源头。

 

 

 

图片    

延安 鲁迅艺术文学院操场 杨军摄

 

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在鲁艺操场为全院师生作报告,号召鲁艺师生走出小鲁艺、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去。

 

为了让鲁艺人深刻理解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再次专程来到鲁艺,在鲁艺院内的操场上对全体师生又作了一次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小鲁艺与大鲁艺”的结合,号召鲁艺师生走出小鲁艺、到火热的工农兵生活中去。他强调指出:鲁艺是小鲁艺,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才是大鲁艺,鲁艺师生要到生活中去搞创作,还要重视普及工作。鲁艺师生深受教育和鼓舞,大家认真联系实际,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特别是过去对民族、民间艺术不够重视的同志,都端正了态度,明确了艺术实践新方向,最终确立了延安鲁艺的美术思想。

 

 

 

图片    

1942年,美术系学员在画室上素描课 吴本立摄

图片    

1942年,王朝闻在美术工厂制作人像雕塑

图片    

1943年春,美术系的木刻组自己动手制作纺车、锄头等生产工具

图片    

1945年,毛泽东同志宴请美国马歇尔将军军事代表团。墙上版画为胡一川的木刻版画《牛犋变工队》

图片    

1940年春,冼星海与夫人钱韵玲、女儿冼妮娜在鲁艺窑洞前合影

图片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创刊号(1942年11月刊印,《解放日报》1943年1月21日)

图片    

1939年,胡蛮与丁玲、萧三在延安(右起) 埃德加·斯诺摄

图片    

周立波的“世界名著选读”被称为鲁艺历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篇章之一”,其讲授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深受鲁艺及校外机关、学校人士的欢迎

图片    

贺敬之诗集《乡村的夜》

图片    

《王贵与李香香》部分版本

图片    

1943年春节,鲁艺秧歌队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前演出 吴印咸摄

图片    

1943年,延安的划旱船

图片    

1943年春节,王大化、李波演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

图片    

1944年,孙琤与张波在延安演出秧歌剧《夫妻识字》

图片    

《白毛女》第五幕:“旧社会把人逼成,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图片    

《白毛女》演员团队

左:“喜儿”扮演者林白;中:“喜儿”主要扮演者王昆;右:“黄世仁”扮演者陈强

图片    

1945年8月下旬,文学系师生离开延安前在鲁艺的合影

图片    

1945年,鲁艺美术系教员和研究员们在桥儿沟西山脚下合影

图片    

1945年,鲁艺戏剧部和音乐部的教员们合影

图片    

1945年,鲁艺部分教师、研究员分赴解放区前,在延安交际处石阶上的合影

 

 

 

 

 

延安美术

 

 

 

 

 

源于生活

 

 

 

延安鲁艺开辟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时代。学院没有采用全盘西化的教育理念,而是采用新型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师承和派系的营垒,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志关系,按照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组织实施系统性教育教学,推进美术教育发展进步。在教学方法上,延安鲁艺脱离旧式美术教育固有窠臼,不再一味强调色彩和形式上的发展以及在教室里画模特儿,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美术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画模特儿,更要开展课外的集体研究,互相批评,形成了与其他艺术院校迥然不同的教学形式。最重要的是,延安鲁艺美术形成了将文艺与时代、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注重深入社会、贴近生活的优良的传统,从而催发了延安鲁艺独具时代特色的美术创作。

延安鲁艺的美术活动包括集体美术活动、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传播活动,三者相互交融。延安鲁艺的美术活动有街头美术活动、生产劳动中的美术活动、木刻工作团的美术活动、美术系教学和美术工场的美术活动、文化下乡中的美术活动、研制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活动等。

在《讲话》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包括美术在内的延安文艺形成了新的创作热潮。广大美术工作者自觉遵循《讲话》的精神,奔赴前线,深入敌后,走向部队和农村,反映根据地和解放区火热的战斗与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在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新明快和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美术创作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态势,展现出中国现代型态美术新的文化内涵。

 

 

 

 

 

张望

 

 

回顾当年的延安,它是举世瞩目的时代名城,被称誉为:“革命摇篮”、“抗日圣地”。然而,它又何尝不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发祥地呢?我和当时许多老同志一样,是经历了抗日战争以前的那段白色恐怖时期,从黑暗统治下挣扎过来而到达延安的,因此,自然而然地将《讲话》前后的延安情况对照起来,更感到格外悬殊和有着本质的区别。革命文化中心的延安,是首先得到毛主席无比光辉的思想照耀的,也是党中央直接亲切关怀和领导的。因此它特别为世人所关注。解放区与国民党统治区之所以不同,正如毛主席所说:不但是两种地区,而且是两个时代。

会议开了三次(五月二日至二十三日),头一次开会时,毛主席与到会同志一一握手,除了熟悉的人之外,他都要问清姓名,在何单位工作,干哪一行的等等。当他问到我时,我自然如实回答,内心无比激动。没想到第二次开会前,他却记住我在“鲁艺”,并且是搞版画的,对我说:“你要为党报多刻木刻,我们《解放日报》是需要啊!”他又很风趣地说:“你们刻一幅木刻就给你一斤肉吃,慰劳慰劳。”热情鼓励创作。那时延安印刷很困难,木刻可以用原版印刷。大家也都刻小幅的。主席的话,多少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形成一股热力,鼓舞着我前进。

搞创作必须到群众生活中去,并且要有诚恳的心情。也就是要全心全意,不应有私心杂念。但在《讲话》和整风运动以前,延安不少文艺工作者,我也不例外,是难免还存在着未经改造的思想感情。虽然也有好的出发点和愿望,但不等于对文艺上的许多问题就能解决。“糊涂观念”在鲁艺一些同志的思想中存在着。后来鲁艺整风了,才深感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性是严重的。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成为鲁艺整风后最突出的优点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面向生活,深入到群众生活斗争中去,并且由此获得更好的锻炼、改造和培养。

 

——摘自《张望美术文集——从桥儿沟、杨家岭到深入生活》 张望

 

 

图片    

负伤的头 张望 193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延安居民讨论选举 张望 194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 张望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歌唱恩人八路军 张望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张晓非

 

 

在整顿学风和文风的学习阶段,要联系文艺思想的实际进行对照检查,开始对我过去创作的东西,进行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整风学习是一次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列主义教育。我的思想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文艺思想。《讲话》给我以武装,以前以为懂得的东西,实际并没有真懂,以为解决了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过去认为正确的思想和理论,经过学习,觉得不正确了。

1944年春,鲁艺的整风已告结束,研究室的同志,把整风的收获,化为新的创作热情,纷纷走向实际生活,开始了创作活动。我和王流秋同志等去了中央医院,在那里接触了实际生活,根据医生的指导,我创作了《怎样养娃》连环画,还有指导讲卫生的插图。随后结合边区讲卫生、扫文盲的实际生活,依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识一千字的号召又创作了年画《人兴财旺》《识一千字》。这些作品受到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面对现实情况,我醒悟到必须解除洋教条对我的束缚,才能进入新的创作境地。给我开动脑筋、开阔思路的力量,有我们研究室的集体,有领导人的启发,最主要的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艺工作者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我们的文艺要有民族风格,应该有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我们的文艺,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如此等等的一些精辟论述,指引我在创作上进行新的探索。

《讲话》解决了文艺上的许多根本问题和重要问题。它提高了我的认识,为我进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摘自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学报《美苑》1986年第4期 《在延安鲁艺美术部进行创作的点滴回忆》

张晓非

 

图片    

识一千字 张晓非 1945年 套色木刻版画

图片    

人兴财旺 张晓非 1945年 木版年画

 

 

 

古元

 

 

我开始学习木刻时,参考一些欧洲的木刻作品,摹仿外国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这些手法带到农村来了,乡亲们当然看不惯,他们提出的批评是应当重视的。我参照乡亲们的意见,不断改进我的作品,力求为他们接受和喜爱。以后我又重新刻了一幅《离婚诉》,和以前的刻法就不同了,群众也喜欢接受了。

接着我又创作了《哥哥的假期》《减租会》《调节婚姻诉讼》《人民的刘志丹》《区政府的办公室》等木刻作品。这些作品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碾庄的生活。

我在碾庄工作和生活近一年的时间,这一段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以后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我艺术生涯的摇篮。

 

——摘自《延安鲁艺回忆录——摇篮》 古元

 

图片    

区政府办公室 古元 1943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减租会 古元 1943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调解婚姻诉讼 古元 1943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人民的刘志丹 古元 194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力群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文学艺术的重大影响。我在这种影响下创作的《帮助群众修理纺车》曾被周扬同志所表扬。当他在解放战争年代出版的一本《延安木刻选集》的序言中谈到《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木刻的新收获时说:“……这一艺术上的收获不是轻易取得的,这不是作者们一个突然的作风转变,也不是一个优越的灵感的降临,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这一文艺新方向的实践过程是等于社会改造和思想改造的总和。我们能够说从《运草》到《减租斗争》的创作进程,仅仅是由于作者创作年龄上的差别么?我们能够说从《饮》到《为群众修理纺车》的作者,仅仅是由于表现技巧上的转变么?”

在《讲话》之后,美术工作者力求实践文艺新方向,中国新兴木刻的“延安学派”逐渐形成。由于我们重视了作品为群众喜闻乐见,因而掀起了向民间年画学习的热潮。在内容上则更重视了表现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生活。从而使我们的木刻作品具有了新的面貌,而套色木刻《丰衣足食图》则更具有新年画的特色。

除了学习和创作,为了坚持抗战,为了抵制国民党对边区的封锁,我们还要开荒、锄草、纺线。这些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是为了实现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号召的。但它们对于我的木刻创作也成了题材的源泉。我如果没有参加上山锄草的劳动就难以创作出《帮助抗属锄草》,如果没有纺线的生活就难于创作出《为群众修理纺车》,如果没有参加烧炭的劳动也就创作不出《伐木》这幅木刻。

 

——摘自《延安鲁艺回忆录——怀念鲁艺》 力群

 

图片    

延安鲁艺校景 力群 1944年 套色木刻版画

图片    

饮 力群 1940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帮助群众修理纺车 力群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丰衣足食图 力群 1944年 套色木刻版画

 

 

 

 

 

延安木刻

 

图片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彦涵 1943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马本斋将军的母亲 罗工柳 1943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牛犋变工队 胡一川 1943年 套色木刻版画

图片    

移民到陕北 彦涵 194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念书好 江丰 1944年 套色木刻版画

图片    

清算斗争 江丰 194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宣传新法接生 郭钧 1944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推磨 马达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采石工 王琦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瞄准 夏风 1945年 黑白木刻版画

图片    

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介绍彦涵木刻《木刻帮助中国战斗》

图片    

1945年,美国《生活》杂志介绍中国木刻作品

图片    

1946年,《黑白交织里的中国战时木刻集》

 

 

 

 

 

导师创校文豪名,

桥圃栽培党艺兵。

“讲话”指南明道路,

校规标订选群英。

黔驴可笑技穷尽,

枥骥不衰志跃腾。

喜奋吟诗甘“孺子”,

延河催唱百花兴。

 

 

在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指引下,我国的革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开始发生根本的新的变化,朝着一条朝气蓬勃发展的道路前进。

 

——张望

 

 

 

 

 

【文献出处】

 

《延安鲁艺》

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 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管理处 编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从延安走来(1942-2012)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美术作品集》

中国美术馆 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鲁艺美术之路(1938—1958)》

王虹 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片    

 

 

文字∣邢瑛

图片∣曹明 耿萌萌 李娇

编辑∣陈雪 孙大为

审核∣邢瑛 张佳宇

 

 

 

 

 

 

文章已于2022-05-16修改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辽ICP备17006107号-2    本网站由威斯尼斯wns888入口信息网络中心维护

Copyright By lumei.edu.cn 200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