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历史回顾  美术作品展  设计作品展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美术作品展>>正文
美术作品展
“艺术为人民”美术创作作品展——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
2022-05-19 14:18  



图片


 


前  言
Foreword

 



2022年,正值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为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党委举办了以“艺术为人民”为主题的美术创作作品展和设计服务社会作品展。两个展览通过线上举行,以此来继承鲁艺传统、传承鲁艺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奏响时代强音,用艺术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以深刻的思辨引领风气,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豪迈热情,为辽宁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展览梳理和再现《讲话》发表80年以来,威斯尼斯wns888入口的美术创作发展历程,以一流学科美术学、设计学两大学科为主,通过美术创作和设计作品反映威斯尼斯wns888入口艺术家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讴歌民族独立、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作品成果。

在文献部分中,借助文献资料营造延安时代的历史情境,折射《讲话》的时代光辉的同时,通过文献反映1942年《讲话》发表后,几代鲁美人在《讲话》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用艺术反映历史变迁、时代生活的美术创作主流。在作品部分中,展现新时代威斯尼斯wns888入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美术创作作品展中,展出包含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雕塑、摄影和影像艺术、实验艺术等美术作品,以丰富创作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成果。在设计服务社会作品展中,以美术设计为主体,充分展现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在设计方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成果,展现工业产品、建筑艺术、染织服装、数字媒体、视觉传达、传媒动画、工艺美术设计等的设计作品。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美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美术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美术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源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为人民服务,刻画时代,记录时代,美化生活。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不忘育人初心,将鲁艺精神发扬光大,以创作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中共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委员会

   2022年5月16日




图片



图片


 


“艺术为人民”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展

 


图片




图片



 

绘画艺术学院

 


2019年5月,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党委按照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趋势和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将版画系、油画系、综合绘画系合并组建成立绘画艺术学院。学院现下设版画、油画、水彩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基础教学部。这一举措体现了威斯尼斯wns888入口长期以来坚持不断开拓进取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以促进专业融合互补、增强优势特色、强化造型基础等为重要发展方向,为威斯尼斯wns888入口绘画学科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体系及课程的内涵建设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


图片《中朝会师》 万今声

1959年 布面油画 113.5×220cm

作品介绍:

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万今声老师是油画系第一任主任,这张宏大战争场面创作表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朝会师时刻,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宣传作用。为了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万今声老师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以极富动势的对角线构图表现了两山夹峙中的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分别从两侧向中心会合,他们拿着枪,大步朝友军的方向奔跑,并张开双臂欢迎友军,有的战士甚至急切地从雪坡上滑下,远处的中朝两军已欢呼雀跃着汇合在一起。全画中的人物动态与分布穿插,既真实生动又符合构图的协调与整体感。

虽然这种全景式的构图不以刻画人物神态的见长,但是,作者在画面中表现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骄傲与喜悦,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气概。而画面中的中朝两国的国旗迎风飘扬,则点明了这场战斗中的联合作战的意义,以及主题中的中朝友谊的话题。这幅作品在表现主题创作上具有着新的突破和积极的探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这幅作品的成就影响深远,为油画系主题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攻克锦州》(首次创作)

任梦璋

1961年 布面油画 150×310cm

作品介绍:

从1961年到1977年,任梦璋老师三画《攻克锦州》。最早的一幅要追溯到1960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组织各地画家创作一批历史画,任梦璋受命创作辽沈战役军史画。为此,他研究军史,走访参加过辽沈战役的指战员,逐步将题材构思确定为攻克锦州。一年后,他在北京东方饭店创作完成了第一幅《攻克锦州》油画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阐述:

油画《攻克锦州》,是一幅典型的战争场景绘画,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发扬了英雄主义的精神,用极端外化的情绪与动态,反映出我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气魄和感染力,在横向构图上尽量展开,人物整体组合如离弦之箭,最前端的左侧是先锋战士的刺刀尖。二十几个主体人物,造型讲究,各个生龙活虎。那些经过反复比较、提炼的动态和神情,既有现场的紧张性、紧迫感,又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右侧一组处在城墙暗影里的战士被刻画得尤为出彩,如:额头缠着绷带,怒视前方,端着刺刀躬身冲击的英俊战士;停步侧身,右手紧握手榴弹,嘴衔拉环的投弹能手等。这些战士的战术动作准确,停顿瞬间颇具美感和力度的姿态,几乎成为同类题材中的样板形象。另外,从解放军的装束上,也能反映我军的逐步壮大,那些考据严谨、刻画准确的单兵装备和武器,甚至能够经得起军事“发烧友”们的反复玩味。画面中心挥手下达命令的指挥员,仍然带有戏剧化的说明意味。他近旁的旗手和身后挺胸吹号的司号员,是画面中重要的形象符号。背景残破的城墙硝烟、硝烟笼罩下厮杀的人群及炮弹掀起的气浪,把画面的气氛引向了高潮。作品具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量。


图片


《自画像》 乌叔养 1962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乌叔养老师是著名油画家,曾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6年,从江苏师范学院调到沈阳威斯尼斯wns888入口任教授,对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关键的作用。乌老师的这张自画像通过写实绘画形式呈现出了坚定的内在精神本质,也展现出乌老师特有的绘画艺术风格。


图片

《创业者》李泽浩 1963年 布面油画 180×360cm

作品介绍:

1992年《创业者》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发表在1993年《美术》杂志第一期。

作品阐述:

《创业者》画面采用的人物组合形式构图,以恢弘的平行视野、明丽的互补色彩关系,展现了新中国创业者的严肃和谐的形象。李泽浩老师在素描造型的写实基础上,把人物塑造的即准确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人物之间的节奏互动安排,灵活丰富的表达了劳动者面对创业任务,心怀激动与坚定的心情。


图片《攻克锦州》(第二次创作)

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庭渤、柳青

1969年 布面油画 167×452cm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油画《攻克锦州》是以1948年辽沈战役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斗——锦州攻坚战为主题而创作的一件大尺幅的作品,作品以激动人心的壮阔画卷,艺术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攻破锦州城墙的激烈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人民解放军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作品具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量,是一幅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

画面从战场正面近距离取景,远景中依稀可见锦州城的外围,在炮火的掩映下,已有两路大军打开突破口,浓烟之中依稀可见楼房、市区中的古塔和工厂等建筑物;而在近景中,东北野战军战士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如潮水般涌向敌人,直指锦州城。这种涌动的视觉趋向,给观者带来了强烈的即景感和代入感,同时也将历史的真实瞬间,将黑土地上英烈们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永恒地贮存在恢弘壮阔的画面之中。(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于洋)


图片《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严坚、何孔德

1969年 水粉画 62.2×88.9cm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严坚、何孔德以中苏边境冲突为题创作的水粉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是一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作品。画面中持枪英勇的战士以1969年珍宝岛之战“十大战斗英雄”于庆阳为原型,体现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英雄形象。


图片《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

许荣初、赵大钧、袁耀锷

1970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1970年创作的《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是国家命题而作,参加全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五周年作品展》,白求恩纪念馆收藏。

作品阐述:

《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描绘的场景就是1938年在延安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白求恩同志亲切会见。画面描绘了毛主席与白求恩同志亲切会见的情景,毛主席面带笑容,比划着手势,在向白求恩同志讲话。主席开朗而愉快的面容,予人以对革命具有无比坚定乐观的信心的强烈印象。


图片《战友》

许宝中、李泽浩

1976年 布面油画 116×198cm

作品介绍:

《战友》创作于1976年,该作品现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当时,《战友》一经展出,立刻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刊登了作品并作了相应的报道,《战友》是建国后同年内官方印刷发行量最大的油画作品。

作品阐述:

这是一幅上个世纪后半叶广为中国人熟知的经典佳作,是以毛泽东、杨开慧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历史画,并以他们早年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为背景。

天上乌云翻滚,江中百舸争流,苍茫中的湘江,橘子洲头和船舶都笼罩在压抑沉闷的气氛中,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毛泽东和杨开慧同志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却昂首挺胸,迈步向前,去宣传马列主义真理,去发动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眉头微皱,眼睛坚毅地凝视着远方,任何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争取革命解放的决心。画面采用灰色作为全画的主色调,突出表现了早年在长沙,毛泽东和杨开慧在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活动的艰难。画家用深沉、凝练的笔触准确地刻画出了两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轻人坚毅的身影。画家李泽浩和许宝中,经过十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创作完成油画《战友》。


图片《队日》

祝福新、周玉玮

1977年 宣传画 74.5×92cm

作品介绍:

刊登于1978年第3期《连环画报》,封面上的主题人物为雷锋,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和建军50周年美展。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作品阐述:

雷锋生前是抚顺市人大代表,也是该市少年先锋队校外辅导员。画家精心构筑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金色的秋天,金色的白桦林,金色年华的少先队员们在林间雀跃。雷锋系着鲜红的领巾,面对着我们微笑,手中拿着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表明他时刻不忘毛主席的教导,关心少先队员的成长。画面色彩绚烂、饱满,富于感染力。


图片《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

孙文超、章德甫

1977年 布面油画 163×205cm

作品介绍:

1977年油画《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参加全国美展,并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刊载了这幅作品,是美展唯一在全国各大报纸及杂志转载并印单幅发行的作品。

作品阐述:

画面为毛主席与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会面场景,通过写实描绘出主席的亲切关怀和人物之间自然的真实感。在构图上,人物平衡与空间前后安排恰到好处,使画面充满空间深度和稳定感,对主席的刻画更是表现出那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这幅作品在当时充分体现了鲁美油画的扎实功底。


图片《三湾改编》

许宝中、李泽浩

1977年 布面油画 175×280cm

作品介绍:

《三湾改编》表现了毛泽东早年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向广大红军指挥员宣讲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意义。这幅作品的问世,在中国油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油画《三湾改编》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油画系主题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创作于1977年,由许宝中、李哲浩老师合作完成。

画面采用三角形式构图,稳定且集中,毛泽东身穿一身灰布制服位于整件作品的视觉中心,工农兵和红军占据画面左右部分。这样的结构既强化了视觉心理的稳定感,也突出了绘画的中心人物,毛泽东严肃的表情和有力的手势,表明了所讲问题的重要意义。左右观者的视线在此停留,右侧由工农兵组成的红军队伍,列队肃立,虽然他们的着装并不统一,但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体现了改编后,革命军队不同以往的作风纪律。左侧的自卫队员和群众也被讲话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认真倾听。画面运用了一定的视觉轨迹,以引导观者视线停留在画面内部,并使画面的左右结构归于平衡。作者注重人物特征的刻画,在通过不同服装和装备细节表现出士兵、农民不同的形象特点。在统一中求变化,在细节中求真实,不但丰富了画面人物形象,还表现出了强烈的造型语言,使作品在庄重大度的格调中不失精微与生动,充分再现与表达了三湾改编的历史与意义。


图片

《创业者》 赵大钧 1978年 布面油画 168×180cm

作品介绍:

1980年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

作品阐述:

1978年的《创业者》是赵大钧老师工业文化题材的延续,其中正是因为其在鲁美油画系读书期间以工厂作为基地,经常驻扎在鞍钢、沈阳铁西工厂之中,东北大工业的印象深深地影响了他,继而创作出了《轧钢工人》《创业者》《冶炼厂》等工业题材的作品。赵大钧先生将所看、所感、所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图片

《路》 宫立龙 布面油画 1980年

作品介绍:

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

作品阐述:

80年代,宫立龙老师的艺术语言与现实的距离关系所构成的戏剧特征在这张作品充分体现,在写实的范围内寻找绘画表现可能性是这一时期的创作手法。鲜明的城市题材,几何平面化处理,改革开放中的进步青年和强烈的色彩关系形成对比。《路》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也是这一时期鲁美油画教学成果的体现。


图片《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

宋惠民

1983年 布面油画 120×120cm

作品介绍:

宋惠民先生《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创作于1983年,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典型代表。

作品阐述:

宋惠民老师的代表作《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画面以优美的自然风景为背景,然而如茵的绿地完全是为了烘托人物临刑前宁静的内心和舍生取义的精神。画家的注意力也主要投放在对人物安详神态的刻画上。这幅作品在审美精神上强调了温情的英雄主义和平民主义,把英雄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审美心态,把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崇高精神转变为人性的温情,由此关注战争中人的生命体验,以此来挖掘战争中人性的觉醒和呼唤。这幅《此地甚好-瞿秋白就义》将主题性人物创作推向了顶峰。


图片

《乐女游春图》 许荣初、赵大钧 1984年 壁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辽宁省政府年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1982年为天津塘沽渤海宾馆绘制的《乐女游春图》(彩绘浮雕贴铝箔)是我院第一幅上墙的壁画,它揭开了鲁美壁画史第一页,为鲁美迎来了壁画创作的春天。这幅壁画虽然材料平常(只用丙烯和滑石粉),但由于制作精致,格调清新高雅,却显得像高贵的宝石一样熠熠发光。被专家誉为"难得如此高雅"的精品,并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铜。


图片

《曹雪芹》 宋惠民 1984年 布面油画 160X170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人类留下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自身却是一位历尽坎坷的悲剧人物。作品描写了丧子后的曹雪芹在西山的茫茫树丛中,作凝视沉思之状。满地的落叶与干枯的树枝营造了深秋悲凉萧条的气氛,烘托出了曹雪芹那哀伤与不平的神情。那磊磊巨石,会使人想到《石头记》,也是曹雪芹人格力量的象征。作者较为成功地运用了景语,刻画了曹雪芹这位穷困潦倒而才华横溢的文人形象。


图片

《教师》 薛雁群 1984年 布面油画 83×136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并选入小学生语文课本。

作品阐述:

薛雁群老师创作的《教师》,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片段来表现画家对故乡对人民的热爱,于朴实中透露出浓烈的情感。

画面描绘的是当时黑龙江省尚志县乡村小学的一个延伸点。学校放学后,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在简陋的教室里批改学生作业。天色渐渐暗了,室内光线朦胧,墙上的黑板上有老师的教学内容,侧墙上挂有中国地图。简陋的条件下,师生向学的热情依然很高。地上的炉火在明暗跃动中闪现出红光,炉子上热着饭盒和茶缸。教室里的桌椅是由一些废弃木头桩子组合而成,旁边堆着的柴火,是小学生用爬犁拖来交的学费。年轻的女教师坐在椅子上,穿着朴素的灰白毛衣,腿上盖着旧被子,聚精会神地批改着学生的作业。油画的画面色彩静谧典雅,明暗相间,主体突出,展现扎实的素描功底和人物肖像塑造能力。艺术表现手法融汇中西,吸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俄罗斯油画精华,又融合中国传统工笔、写意的元素,生动描绘出乡村女教师美丽的心灵。


图片

《我的冬天》 韦尔申 198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1984年韦尔申创作了《我的冬天》,作品刻画了一个小姑娘堆雪人的场景,画家充分发挥了油画写实性的特点,将人物的神情和道具描绘得十分细腻、真实,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韦尔申在谈到《我的冬天》的创作心路时说:“这幅油画完全来自于自己真切深刻的生活感受,因为我是北方人。在北方的冬季,雪是突出特征,孩提时代与雪为友是难忘的记忆。而且童年时有一种莫名的单纯的成长孤寂,所以我就通过刻画飘雪的冬天、一个堆雪人的清新小女孩形象来表达这种内心情感。我当时注重取材于生活,以小切角反映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图片《春风吹来的时候》

王岩

1984年 布面油画 126×160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春风吹来的时候》是王岩老师创作的一幅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画面描绘的是春天播种季节的劳动场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感受与体悟存在于平凡中的伟大,并使之融入作品。2020年7月1日,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崇高的信仰——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展出。


图片

《除尘》 曹庆棠 198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阐述:

作品通过强烈的绘画风格、形式、观念表现了工业题材中的记忆与叙事。工业题材绘画是曹庆棠老师这一时期艺术形式的主要创作内容,通过讲述工业题材并对其表现与形式进行探索,塑造了新中国的工业造像。这幅作品的绘画语言方式为工业题材绘画的创作提供了新元素、新思路。


图片

《母亲》 王彤 1984年 中国画

作品介绍:

荣获1985年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

作品阐述:

画面以草原母子为构图中心,母亲神情温柔慈爱,孩子对母亲怀抱的无限依恋,身边的小牛儿也注视着母亲怀抱中的孩子,延伸了草原的无限生机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柔和的线条,低沉的色调,烘托出静谧安详的气氛。隐含着对母性淳朴之美的礼赞,也隐含着对草原土地的神圣又向往的情怀。


图片

《雁南飞》 刘仁杰 1987年 布面油画 162x120cm

作品介绍:

荣获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阐述:

画面的人物静态表现出一种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平稳的构图与色彩创造出平静的画面氛围,同时也是同观者的心灵沟通,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让其从中自由地感受与解读。


图片《土地、蓝色的和谐、黄色的和谐》

韦尔申、胡建成

1987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中国首届油画作品展最高奖。

作品阐述:

1987年的《土地蓝色的和谐,黄色的和谐》则是古典主义影响他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表现。作品中男女两个人体并列,画面深沉凝重。这幅画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获得了首届中国油画展的最高奖,这是人体画第一次在全国性的画展上获奖。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尚扬评价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突破旧有的藩篱,以人体画的形式参展,体现了韦尔申在艺术上的自信和勇气。


图片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宋惠民、许荣初、高泉、王铁牛、付大力、关琦铭、许荣初、孙浩、李恩源、杨克山、高泉、田运忠、张言会、秦百川、车蕾、刘明辉

1986-1989年 全景画 16.1×122.24m

作品介绍:

“攻克锦州”曾作为一个重要母题,被画家们反复表现。大型全景画的形式展现在公共空间。1986年10月,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在辽宁锦州破土动工,随即成立了由宋惠民、许荣初、高泉担任组长,关琦铭、孙浩、王铁牛、李恩源、杨克山、傅大力等为组员的《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小组。

在这幅全景画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之一许荣初曾在1987年3月赴苏联考察莫斯科的《渡罗季诺战役》和伏尔加格勒的《法西斯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覆灭》两幅著名的全景画。全景画形式的触目感、临场感,及其画面边缘淡化乃至消失的改变,都使“攻克锦州”的视觉艺术意象得到了新的升华。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幅大型全景画的《攻克锦州》,运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油画语言,把宏大战争场面组织在一个环形画幅中,也使观众产生了置身于当年战场之中的错觉和幻境。

作品阐述:

画面以丰富的细节、考究的历史、生动的绘画手法真实的再现了这场发生在70多年前的惨烈战争。画面中,表现了配水池战斗、城区攻坚、塔山阻击战、人民支前等战斗场面,真实的再现了紫荆山、帽儿山、药王庙、大小凌河、葫芦岛海湾等地貌景观,还原了解放前老锦州城的面貌。对于巨大的画面中节奏感的合理掌控是这件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激烈的战斗场面同寂静的原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们仿佛可以听到炮阵低沉的轰鸣和战斗机略过头顶发出的刺耳尖叫。


图片

《吉祥蒙古》 韦尔申 1988年 布面油画 157X138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牌奖。

作品阐述:

画面以蒙族的传统习俗为线索,通过沉稳坚实的笔调对三位不同年龄的蒙古妇女进行刻画。三个人物形象的动作安稳、神色凝重。韦尔申将蒙式装束的外观与衣纹处理成梭角分明的平面和直线,既透露出画家对庄严、深沉、厚实、质朴和神圣等精神气质的向往,也通过艺术作品将这些精神气质融入和提升了蒙古形象,表达了他对这个富有沧桑感的民族的关注与思考,并显示出他对欧洲传统油画技法的领悟,对古典油画中神圣而崇高的精神力量的追求。画面简洁硬朗,色彩单纯,具有浮雕感,带给观众庄重、静穆、神秘的感受。在制作上运用了多层覆盖,砂纸打磨的方法,显露出丰富的色层变化。


图片

《风》 刘仁杰 1989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

作品阐述:

春风充满了感情色彩,以风做为这幅画的主题。画面突出了风吹动的感觉,风造成了人、土地与风筝的和谐运动,形成互相关联的整体,象征、寓意着生命的蓬勃活力。注重人精神世界的表达,求其事物的内在实质与联系,注重对自然形态的整理概括与强烈的个性表现,从生活的直观感受出发,从熟悉、热爱的具体形象入手,去寻找与画家内心世界微妙复杂情感的有机契合,这就是在《风》中所努力探求的。


图片

《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 王岩 1989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上海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王岩的《黄昏时寻求平衡的男孩》,带有典型的北方艺术家群体的绘画语言风格。画风冷峻而厚重,在光的使用和气氛的营造上,有一种抽离现实生活的梦境之感。在一个深秋的黄昏,一条腿站在废弃铁轨上寻求平衡的男孩,紧闭着双眼,张开了双臂。强烈的暮光照射在男孩的面部,书包即将从肩膀上坠落。枯黄的草原上,横陈着几条已经生锈的铁轨,远处是修建了一半但已停工的桥梁,还有荒芜的远山,天际线上空无一物,感觉时间都凝滞了。这件作品就像是一首抒情诗,是那山坡上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枯草,还有那最熟悉的,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图片

《残雪、早春》 宋惠民 1990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奖赛中宋惠民油画作品《残雪、早春》获特别奖。

作品阐述:

画面像一首抒情诗,抒发着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极具表现力的笔触把感情注入其中,借对物境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画面中不仅包含着艺术的手法、表现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艺术、内容与形式、意和境的统一结合。


图片

《梦》 胡建成 1990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奖赛中胡建成油画作品《梦》获银牌奖,在多个国家巡回展出。

作品阐述:

这幅作品最大特点就是浓郁的装饰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背景中的蜡染衬布也体现了画面吸收了中国的民间绘画等装饰要素,把绘画的装饰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拓出了自己的油画表现形式。


图片

《收苞米秸子》 宫立龙、王兴伟 1992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宫立龙、王兴伟合作油画作品《收苞米秸子》获文化部全国美展铜奖,刊登在1992年8月的美术杂志封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金闪闪的苞米秸子像一座移动中的纪念碑,无穷无尽的苞米叶子令人眼花缭乱。画面中隐藏的几何秩序切割着这无序的喧嚣,把物质升华为精神。公牛好似真正的国王,戴着王冠,身躯庞大,步履沉重、谦逊,伴着他的是温和的皇后和朴实男女仆人。垄沟上的苞米榨子举起仪仗队的一排排短剑,齐刷刷地接受着观众们的检阅。


图片《清川江畔围歼战》

宋惠民、任梦璋、许荣初、王铁牛、关琦铭、严坚、迟连城、王君瑞、孔凡平、李武、曹庆棠

1991-1993年 全景画 16×132m

作品介绍:

《清川江畔围歼战》获全国文化进步一等奖。抗美援朝纪念馆全景画馆是一个高24米,直径44米的圆柱型建筑;悬挂在里面的全景画周长132.15米,高16米,画面面积为2114.4平方米。负责创作这幅巨大作品的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成立了以院长宋惠民教授为创作组长、副院长任梦璋教授为创作组常务副组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许荣初教授为创作组副组长,副教授严坚、王铁牛、沈阳军区画家关琦铭、纪念馆画家迟连城为创作组主创人员的全景画创作组。

作品阐述:

《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的现场绘制工作历时8个月,画面中真实的再现了朝鲜半岛特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使整件作品体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全景画作品的独特风貌。画中出现了大量美式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卡车等重型装备,无一不被刻画的真实可信。在画面中共表现了:三所里阻击战、龙塬里阻击战、抢占公路高地势、松骨峰激战、马场里战斗、清川江、军隅里、风鸣里围歼战、打扫战场、优待俘虏等几个主要场景,利用地形的穿插变化和烟火效果将其巧妙地分割开来,回避了真实的地理位置和落差所产生的矛盾,将不可能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不同战斗场面有机的结合为一副画面,这不仅形成了这张画的独有特点,也为中国全景画的创作开辟出了全新的面貌和样式。

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色调沉稳凝重,大开大合,笔法苍劲有力。大量沉重坚硬的装甲集群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团块同荒凉的丘陵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中不同状态的人物在奔跑着、嘶喊着。向前快速突击的志愿军冲锋部队形成的充满运动感的长线条,对蜷缩在一起的美军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挤压,形式语言造成的视觉震撼在这里被运用的恰到好处。另一边被烧毁的房屋漫漫升起的烟雾和缓缓前进的俘虏队伍形成了画面中节奏的缓慢之处,丰富了整幅作品的宏观控制。中国的全景画家已经开始适应对于这种宏大画面的控制,并主动的利用更加丰富的形式语言和表现语言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精神层面的传达。


图片

《下大地》 宫立龙 1993年 布面油画 180X180cm

作品介绍:

荣获1993年中国油画双年艺术展最高奖。

作品阐述:

画面构图饱满、老黄牛的健壮身体充满力量,普普通通的农妇象征着黑色大地上的英雄。力量、质朴与温柔是整幅画面的内在体现。充分体现了画家在创作中寻找思考的概括性和形式的表现性之间的平衡,对鲜明社会属性和丰富的个体性的人物保持一种理性的关怀和思考。


图片

《守望者》 韦尔申 199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阐述:

韦尔申的《守望者》系列是转向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画面中表现的人物和景物都是非典型性的,深情庄重的中年人,远处的稻草人,以一种凝神的状态,静止的状态表达其灵魂的所在。


图片

《夏》 刘仁杰 1994年 布面油画 160x150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阐述:

刘仁杰的《夏》中,一家三口围坐在圆桌旁,画面中的人物各自若有所思,是在感叹天气炎热,还是在忧虑生活的向往我们不得而知。灰色调的色彩与伴有机理的笔触通过鲜明的结构使整幅作品呈现出明快的光感。作品内涵且具有浓厚文学韵味,具有迸发于内心的隐忍和理想主义情结--向内心深处探求。


图片

《打台球》 宫立龙 199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阐述:

《打台球》这幅作品运用了夸张的形式,类似于圆柱的造型,使人感觉到强烈的运动感。作品表现的是东北社会生活中的场景,体现了对待生活及艺术品质追求,鲜明的表达了作品语言形态和思考方式的独特性。


图片

《绿地》 刘仁杰 199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

作品阐述:

画面展现出一种静寂无声的状态,一种自然的宁静。通过独特的油画的材料和技法,构成独立的个人油画语言。画面中的人物仿佛凝视着我们的生存困境,探讨了油画本土化的自我认识问题。


图片

《婚纱照》 宫立龙 1995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铜奖。

作品阐述:

《婚纱照》作品非常的鲜明,一个女孩拿着一件白色婚纱,奔跑的造型加上倒三角的构图,红色棉袄配粉绿色裤子和一件白色婚纱让观者感受深刻,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感受到一种亲切的震撼。综观宫立龙老师的绘画,多数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动态的,或舞蹈、或游戏,亦或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故事,仿佛处于动态之中的肖像画,但是其表现性塑造手法和显见的文学性叙事却超越了肖像画。


图片

《单簧管》 张志坚 1996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一等奖。

作品阐述:

一幅好的静物油画作品,就像一个高级生命体一样,具有生命所特有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画家自身,它又是画家通过那些可以把某种情感暗示出来的物体表现在画面之中。如一支单簧管,带有哨片的萨克斯管等等。在画面中这些具有可塑价值的物体对画家情感的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具有各种节奏的物体形式,最终决定着画面的语言。


图片《莱芜战役》

李福来、严坚、曹庆棠、王君瑞、吴云华、佟安生、张越、陈树中、金道箕、刘希倬、李宪吾、吴青林、孙兵

1995-1997年 全景画 17×124m

作品介绍:

1995年秋,山东省莱芜市政府委托威斯尼斯wns888入口为扩建的莱芜战役纪念馆创作全景画《莱芜战役》。现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战役纪念馆收藏。《莱芜战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作品阐述:

全景画利用其巨大的画布和场馆空间构成了一种存在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的艺术化的视觉空间、多角度的表现形式构成的艺术载体,使得再现这种存在巨大跨度的战争题材在艺术表现上得到了物质化的依托,使宏大空间展开和相对时间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巨大的环形画布所构成的空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莱芜战役》全景画中为体现真实性的需求,在明暗关系上,刻意加大黑白反差,将中间调子进行压缩,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加强了近景与中远景的对比关系,使空间层次更加的清晰和明确,加强了画面中空间的深远感。这种强化反差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莱芜战役》全景画有别于其他全景画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全景画创作之路上做出了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艺术成就。


图片

《鲁西南战役—郓城攻坚战》

韦尔申、赵大钧、李武、曹庆棠、王伟、王岩、王铁牛、王君瑞、张丹、宫立龙、晏阳、惠远富、刘希倬、李宪吾、孙兵

1999-2000年 全景画 17×125m

作品介绍:

1998年10月,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成立了由韦尔申院长任组长,油画系原副主任赵大钧教授任副组长的《鲁西南战役——郓城攻坚战》全景画创作组。现山东荷泽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收藏。

作品阐述:

《郓城攻坚战》全景画是一场城市攻坚战,城区战斗场面是整幅画的中心,是主要表现情节。因此,要将城市放到画面的最前景,并占去画面的一半的面积。当年的郓城老城面积并不大,清朝时修建的城墙和四座城门还保存完好,城内的建筑也算不上高大。但是,复杂的房屋和纵横的街道还是组成了复杂的透视网,令人目不暇接。创作组成员理智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会在全景画创作中获得重大的突破。创作组迎难而上,再素描草图中不断的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处理全景画城市题材透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使郓城城区在画面上比较合理的铺陈开来,形成了真实可信的画面效果。在之后的全景画创作中普遍使用的“四点透视法”的雏形开始出现,虽然在这张全景画作品中表现的不是那么完美,但还是可以将其视为一次巨大的突破,是中国的全景画艺术家对于世界全景画发展和创作探索的一个重大贡献。


图片《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

李福来、晏阳、曹庆棠、李武、吴云华、周福先、张鸿伟、杨海、刘希倬、李宪吾、孙兵、吴青林

2001-2002年 全景画 18×126m

济南市英雄山·济南战役纪念馆收藏

作品介绍:

2002年,济南战役纪念馆中的《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创作完成了,它完成了全景画创作史上对于题材和创作方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将全景画的创作题材进一步拓展。《济南战役》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作品阐述:

《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气概万千有着气吞山河的大气魄,咏叹的是大江东去的历史豪情,这也是全景画的艺术精髓。全景画以其巨大的画面和体量展现着历史的雄浑和厚重,它不简单的是复述着历史的真实,更展现着曾发生过的影响着历史进程的事件的内涵。画出的是战争的惨烈和血腥,让人们感受到的却是和平的珍贵。

这幅全景画不但真实而富有艺术感染力地表现了济南战役这场战争的宏伟壮丽的气势,表现了浴血奋战的英勇战士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震撼人心的激烈的战争场面,同时又深切感受到了创作团队对历史事件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怀,表现了战争生活的多重意义和它的丰富内涵。《济南战役城区攻坚战》全景画的完成,解决了困扰全景画创作者的辽阔城区的透视问题,并将其总结成为可供操作的“四点透视法”,为中国全景画乃至世界全景画的技术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图片

《岛》 刘仁杰 2003年 布面油画 200cmx145cm

作品介绍:

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中,刘仁杰油画作品《岛》获中国油画艺术奖。

作品阐述:

画面具有极其理性的、写实的人物描绘,但却表现了非理性的内涵和非逻辑性的图像内容。作品中那看似荒谬地漂浮在地毯上部的女人体的背影和她所面对的男性手中的帆船模型,带着我的思绪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层。


图片

《飞了》 宫立龙 2003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荣获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阐述:

宫立龙老师的《飞了》描绘的是生活在乡村的农民的爱情故事,用超越现实情态的眼光来表现东北的乡土生活。“直面生存”或“渴望生活”是对宫立龙老师绘画的正确解读,画家也似乎在潜意识里阐释着一种生命哲学。


图片

《通道》 刘仁杰 2004年 布面油画 195×135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

作品阐述:

刘仁杰老师作品中孤寂、沉默,特立独行的人们被刻意营造的空间所包围,空间由扩张到画布之外的硬木地板代言,这是自我实现的空间,是自我认知的空间。通过这种空间在画面里塑造了对尘世喧嚣屏蔽之后那种人为的静寂。


图片

《顺风》 宫立龙 2004年 布面油画 180×180cm

作品介绍:

荣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阐述:

《顺风》作品更接近乡村生活,画面中青年男女嬉戏喧闹,尽情享受着新生活带来的快乐,似乎在记录着一段美好的情爱故事。从两人的表情来看,男子憨厚的面庞挂着善意的目光,而女子则微闭双眼面带笑容,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幸福,雕塑般的形象强化了这一效果。


图片《赤壁大战》

创作组组长:宋惠民

副组长:李福来

主创作者:宋惠民、李福来、任梦璋、晏阳、王希奇

阶段性作者:及云辉、王君瑞、王岩、王铁牛、王辉宇、刘仁杰、刘希倬、齐程翔、许荣初、李岩、吴云华、杨为铭、郑艺、张辉、张澎、赵明、赵鹰、曹庆棠、薛志国

2004年 全景画

作品介绍: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全景画《赤壁大战》荣获金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赤壁大战》全景画周长135米,高17米,共2295平方米。地面塑型1342平方米,在1999年开放式是中国最大的全景画,也是亚洲最大的全景画作品。从立项开始,历时5年,在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庆典前夕完成并对外开放。

作品阐述:

《赤壁大战》全景画,不论是在中国全景画的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全景画的发展史上都是一幅具有鲜明特点的作品,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景画创作之路。全景画要表现一个内容首先要真实、要可信,有了真实,让人觉得可信,才可以形成临场感,才能叫参观者觉得身临其境。如何身临其境?首先要写实,写实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样式,既是风格就会有很多的可能有很多的面貌,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最终效果。所谓的临场感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气氛,对全景画而言是历史的气氛,是在物质空间中创造出的虚拟真实的空间,是利用绘画效果创造出的已经过去的时间层面。这种由不同的写实风格制造出的临场感所带有的气氛可以随着在在写实范畴内的不同表现形式呈现不同的情景。写实可以是浪漫的,可以是沉闷的,也可以是明快的。艺术家选择了某种适合的写式样式用以传达注入了情感的气氛,就会使画面呈现出有很多种不同的最终效果。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深厚而精湛的艺术精神,孕育了独树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不为朝代和制度所左右,对于这种属于民族的审美每个中国人都会表现出自然而然的忠诚。《赤壁之战》全景画做遵循的样式是源于自然又不追随于自然,是充满着写意精神的写实,是利用物质的载体传达出的精神,是一种主观层面的对于客观世界的重组,忠实于真实又不完全屈从于真实,凡此种种,尽力的做到贴近于中国人的审美精神和审美传统。


图片《井冈山革命斗争》

李福来、韦尔申、晏阳、曹庆棠、付巍巍、李武、周福先、李宪吾、孙兵、刘希倬、吴云华

2004-2005年 全景画 18×112m

作品介绍:

这幅于2005年6月16日完成于井冈山茨坪的长112米、高18米的全景画《井冈山革命斗争》是中国的第八幅全景画作品。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现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馆收藏。

作品阐述:

《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既是一幅展现革命斗争故事的历史画作品,同时也是一幅震撼人心的巨大的风景画作品。置身画前,五百里井岗尽收眼底,那一山一树一竹,无不浸透着井冈山独有的翠绿,无不展现着井冈山独有的俊秀之美。全景画运用艺术的手段浓缩了井冈山的景致,真实再现了井冈山的精神本质。画家不但表现了井冈山的雄浑和壮美,也将井冈山的一草一木细致入微的融入其中,无论是树木、蒿草、竹林、藤萝还是绿苔和山花都刻画的入情入理。《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在一幅画上表现了大量不同时间、不同维度、不同海拔的情节和场面,并将其自然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图片

《现观庄严》 刘子平 2005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刘子平由国家选派赴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架上画(油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油画作品《现观庄严》获得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金质奖章。

作品阐述:

这幅风景画的非凡之处是能够整合每一个元素,创造一个平衡的、永恒的和谐场景。画面似乎有一种魔力,引起观者舒适的情感反应。表面看起来透气的粉绿色和暗黄色,实际上是丰富的笔触处理的结果,模糊的色彩区域表现着生命化的树枝与环境的融合关系。观看这幅画时能够体会到坐在树荫下的那份宁静与真诚,这也是此画的视觉魅力所在。


图片《辽沈战役·攻克锦州》

宋惠民、陈建军、李武、曹庆棠、付巍巍、张宏伟、王希奇

2009年 布面油画 235×455cm

作品介绍:

大型主题绘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阐述:

《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现了辽沈战役中最为关键的历史性场面——攻克锦州城。画面将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聚焦到攻克锦州城池这一历史事件,在总体色调统一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体现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采用突出前景中心人物的方式,通过突出人物情绪和动态,展现了东北野战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画面通过残破的锦州城楼和滚滚硝烟笼罩下厮杀的场面,烘托出辽沈战役中几十万雄师的宏大作战场面。并以降低地平线、收缩场面、减少人物重叠等方式,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集中刻画一组攻城战士的形象:他们在血染的红旗的指引下,前赴后继、勇不可挡。画家们通过高度凝练的神情捕捉以及准确且颇具美感与力度的战术动作,使画面成为历史印记,以直观的艺术形式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


图片

《长征》 王希奇 2009年 布面油画 500X110cm

作品介绍:

大型主题绘画《长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作品阐述:

王希奇老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用绘画来抒写人类的历史记忆,代表作有《长征》《官渡之战》《一九四六》等。这部作品尽管使用的是油画语言,但是却充满了东方色彩,画面充满一以贯之的磅礴气韵,通过横卷架构,细节上的抽象朦胧处理,特别是那种受水墨影响的大笔触,体现出长征的伟大。


图片

《安心落意》 张贯一 2009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2009年油画《安心落意》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获金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区“。

作品阐述:

安心落意意思是放心、无忧虑。这幅作品通过对青年的群里肖像写生体现出真实场景的叙事性氛围和情景语素。画面用精致写实技巧描摹刻画着孤独伤感,意味的当下社会环境大改变、进程的不安和焦虑。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述加强了画面固有元素的张力和穿透力,“安静”是诠释画面内容的魅力所在。


图片

《淮海战役》

李福来、晏阳、李武、曹庆棠、周福先、韦尔申、付巍巍、李宪吾、孙兵、刘希倬

2009年 全景画 20×150m

作品阐述:

在《淮海战役》全景画中,威斯尼斯wns888入口的创作团队运用绘画的透视法则创造了开阔的空间,还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变而统一的色彩,创造了一个符合季节,时间和战场气氛的巨大的空间。画面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解放军指战员,有国民党军官兵,有民工、民兵,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再加上现代立体音响技术,解说和战争声响的合成,使观众能同时听到和画面形象相一致的方位传来的解说声、爆炸声、喊杀声、马达轰鸣声,战斗气氛更为浓烈。走进淮海战役全景画馆,恍若穿越六十年时空,置身于广袤的淮海战场,亲身领略60万战胜80万的战争奇迹。《淮海战役》全景画是一幅完全表现冬季雪景的作品,站在全景画馆中心的看台上,观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莽莽雪原,真实的表现仿佛将凛冽的寒风带入了场馆之中,时任不寒而栗。漫漫大雪从画中一直延伸到的地面塑形,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全景画作品的独特风貌。用白色砂岩真实的在地面塑形中模拟出真实的雪的状态,主动地将全景画所能展现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最大限度,使人可以完全忘却真实空间的存在,自然的被带入到人为营造的虚拟的时空和历史氛围之中,对于真实空间的完全消解是全景画作品达到最大化的创作完整化,营造一种再现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全新的视觉效果,自然的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渡江战役》

李福来、晏阳、李武、周福先

2009年 半景画 27×6.7m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在《渡江战役》半景画中为了表现“渡江战役”这一重大主题,几位创作人员把创作中心点放在了12万解放军主力部队渡到黄河南岸的场面壮举中。渡江战役是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6月30日晚上12点,指挥部下达渡河命令,先遣连的勇士们乘上木舟、架起机枪,开始强渡黄河,最终冲破国民党的防线,占领黄河对岸。此后经过3个夜晚的奋战,12万解放军主力部队全部渡到黄河南岸。为了展现这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创作人员把空间、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面面中的船只的扬帆作为一个视觉线索,象征着成为胜利的旗帜。在敌人炮火的冲击下,千百艘船依旧英勇前进,体现出胜利之势不可阻挡,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势如破竹的磅礴气势。


图片

《锦绣中华》

主创人员:李福来、晏阳、曹庆棠、李武

阶段性绘制:李福来、晏阳、李武、周福先、李丽露

地面塑型:李宪吾、孙兵、付巍巍

2008年—2010年 全景画 155×22m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福塔收藏

作品阐述: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的全景画创作组在这幅作品中实现了一次完美的突破,将河南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大至现代气息浓郁的都市,小至安静的村庄,上至人文历史,下至民俗风情。统统在画面中各得其位,被安排的自然而生动,充满了节奏感。雄浑壮美的嵩山构成了画面中体量感最大的景物,像一位伟岸的巨人昂然屹立。位于中景的郑州市,在近景舒适安静的城市园林的衬托下充满了年轻的气息。画面北部是大片的麦田,金黄色的麦浪滚滚,凸显出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雄浑气势,所有这些都被错落有致的置于画中。置身画前,河南省16.7万平方公里的壮阔景色尽收眼底,在全景画馆之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仿佛已经被打破,景色、人文和历史被高度的浓缩在了一幅画面之中。巨大的画面中,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但却被画家们刻画的入木三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局部都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玩味。所有的情节都被经营的如此严谨,经得起每一位观众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图片《战火中的白求恩》

及云辉

2014年 布面油画 200×230cm

作品介绍:

油画《战火中的白求恩》是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及云辉副院长于2014年创作的纪实性的战争美术创作作品。

作品阐述:

油画作品《战火中的白求恩》选择了白求恩在战火后方救援受伤战士的工作瞬间,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和光线都体现出完整的视觉关系。作品通过平凡的细节反衬英雄宏伟的历史,表现的瞬间是在一个情节的过程中,却又不仅仅是情节化的处理,仿佛是对事实直观的记录,反而凸显出了那是一个极不平常的烽火岁月,而画面整体浓重的冷褐色调更反衬出血与火的战争气氛,因此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


图片

《游移No.8》 刘仁杰 2014年 布面油画

作品介绍: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刘仁杰油画作品《游移NO.8》获提名奖。

作品阐述:

创作于2014年的《游移No.8》极具一种象征性,画面呈现出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性观念性视觉图像与古典学院派造型体系的空间结合。通过一个明确的边框构建起封闭而稳定的结构框架,在一个带有现场性和生活真实感的环境中展现主体人物带有思辨象征性的肢体语言。


图片《毛主席畅游长江》

宋惠民、及云辉、陈建军、李武、张鹏、崔晓柏、王希奇、付巍巍

2016年 半景画 4×18m

作品介绍:

由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名誉院长宋惠民和副院长及云辉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半景画作品《毛泽东畅游长江》安装在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这是武汉最大的半景画作品。

作品阐述:

画面描绘毛泽东渡江前,与江中划船的群众挥手致意的场景。画中的宽阔长江,与天顶的液晶屏模拟的江鸥飞翔,共同营造“极目楚天舒”的雄浑气势。毛泽东主席从63岁到73岁十年间十八次畅游长江这一史实进行的主题创作,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根据当时的视频和照片资料来直接描绘毛泽东主席在长江里游泳的状态,而是把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之前与人民群众欢乐的状态注入到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毛泽东主席占据了画面正中心偏右一点的位置,他身后是一同畅游长江的年轻人,远处是滚滚的风云,群山都显得非常低矮,江风吹拂着毛主席身上的长袍,主席带有领袖标志性的挥手动作使得毛主席占据了画面万众瞩目的突出位置。


图片

《赤壁之战》

李武、晏阳

2016年 布面油画 515x378cm

作品介绍:

作品《赤壁之战》参加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项目。

作品阐述:

画面第一直觉触碰到的不是细节,而是场景,是群像,是宏观。循着这样的感觉,构图处理上全力营造一个“混沌”的群体视象,刻意不去突出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个体,以大的人物组团、大体量的战船舟楫、冲天大火等视象来架构画面。并将视平线抬高到极限,以超常规的视角营造一种陡然甚至有些突兀的视觉冲击,同时,尽力让画面饱满甚至拥挤。只有这样才撑得起这一重大内容,才具有赤壁之战的分量和力度。


图片《边境线上活界碑——魏德友》

牟达器、付巍巍、张贯一

2017年 布面油画 300×80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介绍:

2017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油画系承接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的创作任务,其中,牟达器、付巍巍、张贯一创作的油画《边境线上活界碑——魏德友》,作品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在画面构成上,画家将地平线放平,放到同观众视线一致的高度,使观者感到魏德友老人就像一位身边的普通老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让人感到踏实而又亲切。画面背景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位于中哈边境,这里人迹罕至、条件艰苦,一间土屋、两位老人、几十只羊几乎就是构成画面的全部要素了。作品画面中展现了茫茫的草原上一位消瘦矍铄的老人,引导着年轻边防战士在清晨阳光中开始了一天新的征程,画面将这一单调而漫长的巡守升华成伟大的坚守与担当,展现出一位普通基层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右后中景是被称作“永不换防的哨所”魏德友老人的家,门前旗杆上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绿色为主调的画面上格外耀眼夺目。魏德友作为一名深处基层的共产党员,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53年孤独的守边之路。所以,他的家才被边防官兵们称为“永不换防的哨所”。


图片《伟大时代的记录者-高思杰》

张志坚、刘海洋、李卓

2017年 布面油画 300×80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介绍:

2017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油画系承接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的创作任务,其中,张志坚、李卓、刘海洋为安徽阜阳广播电视台对外宣传科科长、高级记者高思杰同志创作的油画《新闻战线排头兵——高思杰》,作品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主题以形式为依托,形式要充分突出主题。这种相辅相成关系是这幅创作的基本出发点。要突出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这一主题,首先要围绕他大量的一线新闻工作实践进行取材。由于高思杰同志采访报道涉及方面广泛,初稿阶段尽量全面客观地展现其工作状态,选取他曾采访报道过的“春耕”“夏收”“非典”“禽流感”“春运”“抗洪”“抗震”等众多社会事件为素材组织画面,以形成构图的饱满,体现高思杰同志在基层新闻工作中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和无私的奉献。后经过专家组几轮评审与探讨,最终决定选取最具典型性的事件,于是画面围绕着“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禽流感”这四件典型事件构成画面,由此既能体现一个记录者的精神风貌又展现了新时代的伟大精神。


图片《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

李武、梁昊鹏、洪明川

2017年 布面油画 300×800cm

作品介绍:

2017年,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油画系承接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的创作任务,其中,李武、梁昊鹏、洪明川创作的油画《“雪山赤子”——菊美多吉》,作品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阐述:

在画面构图上,确定了用多种构图方法交叉融合的方式进行表现。整个画面以安定有力的水平式构图方式作为大的框架展开,人物的组织安排整体以垂直构图的方式呈现,人物多以站立姿态,突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在色调与色彩的安排上,三位作者构想了好几个方案,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深入学习各国大型绘画对色调处理的不同方式和种类,进行系列地对比研究后,以中国藏区独有的气候条件为基础,选择了一种暗色调透光的方式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在内容方面,选择了以菊美多吉同志在向当地群众讲述政府兴建房屋政策作为故事主线,在一次当地的节日活动散场途中,菊美多吉精心安排了一次生动的演讲。许多来自外村的牧民路过此地,纷纷走过来围观,画面人物服饰迥异,这不仅说明了当地民族众多,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也是差别很大,还说明了菊美多吉同志较大的工作难度。


图片

《抗震壮歌》李卓 2019年 布面油画 260×640cm

作品介绍:

2019年,威斯尼斯wns888入口的作品《抗震壮歌》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作品并于2019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的“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展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为创作《抗震壮歌》,作者李卓深入到部队基层,和官兵同住、同吃、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把真实的“角色”带入画面,以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塑造形象。画面构图紧紧围绕“剧场”和“纪令碑”这两个关键词进行展开。作品离不开叙事性和情境性,把抗震救灾这个“剧场”中的英雄主义和悲剧情节统一起来,充分表现当代军人以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迎接和战胜无情的自然灾害对中华民族的考验。画面注重对“瞬间性”的表达,叙事是时间性的展现,这个瞬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蕴含过去、当下和未来,将抗震救灾中最惊心动魄的紧张救援的瞬间定格在画面中,形成永恒的瞬间画面。


图片《澳门回归》

及云辉、陈旭、张贯一、李鹏鹏、王腾、李武

2020年 布面油画 300×500cm

作品介绍: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积极创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五幅大型重大题材创作,其中,及云辉、陈旭、李武、张贯一、李鹏鹏、王腾完成作品《澳门回归》。作品现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作品阐述:

在构图上,创作团队采用舞台剧场感来构建画面,画里的人物配合着强烈的光影关系聚拢在视觉中心,由周围向中心走来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可以说,作品在具体的绘画风格以及创作方式上,创作团队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尝试。《升旗仪式》在创作方法上的尝试也与以往大型历史画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局部出发步步为营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在第一遍涂满之后已经具备相当程度的写实效果,但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体的多次深入刻画。一方面,在反复调整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局部都能在细节表达与艺术表达两个层面尽可能的达到最佳效果,使画面深刻、耐看;另一方面,在反复刻画的进程中,不断地调整画面整体的节奏感与平衡性,使画面既能够强烈有效的突出主体人物,同时又能充分地营造出升旗仪式的庄严与神圣。


图片《致敬——最美逆行者》

张志坚、刘海洋、李卓、张剑、李陶然、高明

2020年 布面油画 300×800cm

作品介绍: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积极创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五幅大型重大题材创作,其中,张志坚、刘海洋、李卓以及研究生张剑、李陶然、本科生高明完成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作品现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作品阐述:

整幅作品由47位人物组成一座高山的形状,给观者充满张力的视觉感受,象征众志成城、阻断疫情、坚定抗疫的不屈精神。画面人物向中心聚集,人物动势的张、弛、动、静产生出视觉节奏,营造一种紧张有序的氛围。人物表现运用理性的写实手法,绘制中注重对造型的整理和细节的刻画,塑造笔法肯定有力,造型严谨精准。色彩朴素单纯,重色的背景与前面穿着防护服的主体人物组群形成鲜明对比,对互补色的明度控制与穿插设置凸显创作者娴熟的画面控制能力和对构成反复经营的用心。画面整体色调沉稳典雅,整体氛围凝重肃穆。这幅作品画面中心所刻画的重要人物形象钟南山院士,表情坚毅而陷入沉思,他左手执病例统计夹,右手于胸前紧握,既显示了疫情发展的紧张局势,也体现了国家院士不畏艰难的抗疫决心。他身旁的李兰娟院士身着蓝色防护服,双手在比拟描述着疫情的发展,其严肃认真的诠释似乎正是使钟南山院士陷入沉思的原因。在绘画构图上,将其设置在与观众的平视位置,一改以往对主体人物中心化的构成形式,加强全民抗疫的主体思路。画面中的逆行者们以色彩的明暗、冷暖分组描绘,体现各自岗位与职责。


图片《勇攀珠峰》

张志坚、刘海洋、张剑、李陶然

2020年 布面油画 300×550cm

作品介绍: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积极创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五幅大型重大题材创作,其中,张志坚、刘海洋以及研究生张剑、李陶然完成作品《勇攀珠峰》。作品现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作品阐述:

洗练而有力的笔触承载着颜料肌理的厚重感与色彩共同指向主题,塑造出鲜活的肖像、坚实的轮廓线、高远的天空等一个个精彩的细节。其中潘多的面部皮肤因长期高强度紫外线的照射呈现出龟裂粗糙的“高原红”,不仅潘多如此,每位队友脸上都被艰辛与磨砺刻下荣耀的印记。作者用如此肯定而粗放的笔触和浓烈鲜艳的色彩,着力刻画着每一位登上队员因成功登顶而产生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在满足视觉审美的同时,用绘画语言的视觉性特征与情感共鸣,是《勇攀珠峰》的创作特点之一,这种绘画性创造的表现力和带入感远不是历史图片所能及的。作者运用绘画本体语言叠加被表现对象的不同侧面、不同印象,从而强化了被表现对象的造型特征、性格心理以及精神指向,将被表现对象高度典型化。


图片《塔山阻击战》

梁昊鹏、洪明川、李武

2020年 布面油画 300×800cm

作品介绍: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积极创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五幅大型重大题材创作,其中,李武、梁昊鹏完成作品《塔山阻击战》。作品现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作品阐述:

这幅作品的整体画面围绕塔山战斗最惨烈的这一天作为大的背景展开,有些地方融入了几个故事性描述的带入点,例如身背布线滚子,手拿摇线轴,指挥炮兵的无线通讯兵等人物形象。这是在描述通讯兵冒死抢救保证通讯的畅通,用命换通讯的畅通,以及爆破手与远处炮火支援的协同作战场景。画面中准备冲向敌坦克与之同归于尽的战士,这样的描绘来源于外围战场的战斗英雄梁仕英的事迹,虽然当时的战斗并没有出现坦克的进攻,这种钢铁与意志的较量确是画面中最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指向。油画作品《辽沈战役-血战塔山》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在解放战争初期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的中国人民军队打出了胜利、打出了热血军魂,从而以这种顽强的“亮剑精神”拉开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的序幕,奠定了“三大战役”胜利的基础,实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战争奇迹。


图片

《为了和平》

李卓、丁永升

2020年 布面油画 300×590cm

作品介绍:

威斯尼斯wns888入口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之邀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积极创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五幅大型重大题材创作,其中李卓、丁永生完成创作《为了和平》。作品现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作品阐述:

《为了和平》突破了以往主题性绘画中瞬间性与纪实性的传统画面构图形式,展现年轻艺术家对于主题性绘画的探索与突破。作者将画面以舞台剧场形式展现,这样可以从多角度、多场景的全面展示维和部队的使命与任务;以“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将画面上人物的空间组合排列的顺序,把所要表现的不用场景叙述展现出来;以空间为部分,按照联合演习、非洲援建、战士牺牲、部队整体风貌等情节分布在画面的三个区域里。这样既可以还原当时部队战士和当地居民真实的状态,也为静态的画面烘托出庄严的气氛。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辽ICP备17006107号-2    本网站由威斯尼斯wns888入口信息网络中心维护

Copyright By lumei.edu.cn 200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