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藏品“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形玉龙”参加“又见红山”展览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8日 10:15  消息来源:

2019年10月16日,“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我院珍贵藏品“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形玉龙”参加展览。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形玉龙,墨绿玉,玉质有瑕和沁。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形,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呈弧面,端面近椭圆形,弧面上有对称的两个鼻翼和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形,内眼角圆而起棱,眼尾细长;额及颚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颈脊起一长鬣,位于龙体前三分之一处,鬣形随龙身弯曲,尾部上扬;鬣为片状,内外缘打磨成刃状,两缘之间打磨出不显著的浅凹形状。龙身大部光素无纹,龙体前二分之一处有穿。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运用了浮雕、浅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形玉龙,在2011年曾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此次作为红山文化主题展览不可或缺的支撑展品再次亮相,成为展示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的重要文物。



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其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56年命名为红山文化。20世纪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体现出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也占据独特的地位。


目前已发现并确定与赤峰红山遗址具有相似或相同文化特征、属于同一文化体系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被统称为红山文化。据考古统计,在已出土的红山文化众多器物中,玉器已近百件之多,其中包括C形龙、猪龙等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些玉器雕琢工艺水平较高,作为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观念的载体,反映出远古人们相信玉能通神、“以玉为葬”,以及由此衍生的以玉礼神的思想意识。威斯尼斯wns888入口藏“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C形玉龙”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的龙形象,印证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其独特的造型对于研究龙的图像发展序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